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16个新职业,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位列其中,在一线为残疾人等功能障碍者提供辅助技术服务的专业人员,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闪亮名字”。
根据功能障碍者的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参与能力及使用环境等因素,综合运用康复辅助技术产品,为功能障碍者提供辅助技术咨询、转介、评估、方案设计、应用指导等服务的人员。
▼
1.为功能障碍者提供康复辅助技术产品咨询与服务转介;
2.评估功能障碍者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以及个人因素,提出康复辅助技术产品适配方案,以及个人和公共环境改造方案;
3.指导康复辅助技术产品适配方案、个人和公共环境改造方案的实施;
4.指导功能障碍者使用康复辅助技术产品,并进行效果评价;
5.为功能障碍者提供辅助技术产品保养和简单维修知识及简易康复指导服务,对用户进行随访;
6.开展社区居民的康复辅助技术服务科普和宣教。
康复是残残障群体最迫切的需求,也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我国康复事业中的“刚需人群”主要有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最新资料显示,全国现有60岁以上老人2.5亿,其中需要康复服务的近半数;而全国残疾人已超过8500万人,其中5000多万人有康复需求;预计至2030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将高达65.7%,其中80%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康复治疗。
与日益增多的康复需求人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目前我国的康复专业人才缺口很大,不少地方有相关机构但却没有足够的人力配备。
目前,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0.4:10万,而发达国家该数据则达到5:10万,两者相差12.5倍。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我国二、三级医院共需要康复医师5.8万人,治疗师11.6万人,社区综合康复人员需要90.2万人,是现有康复人才的10倍以上,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
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康复科学所所长李建军曾指出,我国康复人才的短缺是系统性的,康复医师、康复护理、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康复工程和假肢辅具、康复管理等各类人才,都十分稀缺。
为加强康复人才培养,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康复大学,培养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目前,目前,中国残联正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山东省、青岛市全力推动康复大学筹建工作。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这一新职业的发布,是我国适应当前康复事业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举措,将为我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和保障,进而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