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2020.04.15
该标准由中国残联、浙江大学等共同启动制定,前后历时3年,编制单位也从4家扩大到14家,涵盖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用户团体代表及互联网企业等。这部互联网“盲道”标准,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代号为GB/T37668—2019,是我国互联网信息无障碍领域第一个国家标准,将帮助特殊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互联网。
58项具体指标 规范互联网产品与服务
“制定此项国标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保证实现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可操作性与兼容性这四项目标,让所有用户都能平等方便地理解、交互和利用网络内容,共享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中国残疾人信息和无障碍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常务副院长卜佳俊教授说。
据介绍,这个国标中包括58项具体指标,给网上无障碍服务提出了规范的技术要求,而且每项要求都有相应的测试方法,提升了标准的可实施性。
各指标等级划分如下表所示。其中,一级应满足对应20项指标;二级应满足一级全部指标与二级17项指标;三级应满足全部58项指标。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看标准全文。
比如,虽然现有的手机和电脑大都有读屏软件,但视障人士在实际使用中,还是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朗读的标签,很多功能难以操作。如图片验证码,直接阻碍了大量视障用户进行后续一系列操作。
此类问题不一而足。有了这项国标后,可以用明确的技术要求来统一规范互联网产品与服务。比如针对读屏功能,新国标建议提供语音验证码,增加语义描述精准的网页标题、图片替代文本、视频字幕等。这对视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来说,保障了他们在互联网上的无障碍访问;对互联网企业来说,有了这个国标,有助于避免产品研发和特殊人群的实际需求脱节。同时,国家标准也与国际标准接轨,为我国互联网企业走出国门提供了技术规范,避免在“出海”时因无障碍使用问题遇到困难。
科技跨越信息鸿沟 视障人士迎来“曙光”
有研究表明,人类获取信息总量中,83%来自视觉,10%以上来自听觉。可想而知,互联网“盲道”完备,对视觉、听觉障碍群体意义重大。
“国标是针对所有人制定的,所以这个帮助理论上涉及所有人的。当然,在互联网信息获取方面,视力残疾人的困难最大,所以对视力残疾人的帮助也许是最大的。”卜佳俊感慨:“从事这项研究10余年,我越来越感到无障碍建设是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消除信息鸿沟的重要途径。”
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 仍需多方面系统协同
比如,由于缺少法律约束,对很多机构尤其是企业来说,信息无障碍建设不是一种必须,而成了加分项、选做题。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国内仅有40多家互联网公司专门设立了负责企业产品信息无障碍的部门。
“信息技术方面的国家标准,一般都是推荐类的标准,不是强制类的,所以理论上互联网内容的生产、运营者都可以不遵守这个国家标准。”卜佳俊表示,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互联网内容的设计、研发、运营者,特别是决策者都不了解信息无障碍,甚至不清楚信息无障碍的基本概念和常识,导致顶层设计的时候往往缺乏信息无障碍方面的考虑,后续再增加或者改造的代价会比设计之初就考虑大很多。
整理自:人民日报、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