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2019.06.21
随处可见的盲道,看起来设计很简单,无非是一块砖上几条棱,但它却是近半个世纪前才出现的。
1965年,日本Seiichi Miyake发明了“触感铺路砖”,这是现今盲道的雏形,旨在为视障人士提供了一种在城市中行走的全新方式。
触感铺路砖是一种为了引导盲人沿着安全道路行走,而将表面作了锯齿状处理的砖块,这种砖块可以提示前方即将出现的十字路口和障碍物。
今天Google搜索引擎封面设计正是为了庆祝这种触感铺路砖正式推出52年。1967年,230块7X7英寸大小的这种面砖,被首次装设在了冈山学校(Okayama School)周边的一条公路上,旁边即是盲人学校。自此,这套系统便开始逐渐应用于日本各大火车站,以及城市道路的沿街,直到它被世界各地广泛采用。
触感铺路砖具有两种触感模式,有视力障碍的人可以通过拐杖或通过他们的脚探测到这些模式 - 提供应该走哪条路的线索。
一种模式具有一系列凸起的线条造型,表示“向前”。
第二种设计通常被称为“截顶圆顶”模式,一系列小凸起,充当“停止”标志 ,通常位于火车平台的边缘或高速公路之前。
我们国家盲道的修建比较晚,2001年8月1日《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在中国颁布实施。
直到2005年才迎来盲道修建的浪潮,这一年开始评选“全国文明城市”,盲道成了文明城市的标配。
然而在现实中,盲道被各种车辆、商家摊贩占用以及建设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盲人的出行依旧困难重重。
但就算盲道没有被占用,也不代表盲道就有用。盲道不是简单地在路上摆几块砖就完事了。
一条合格的盲道,不仅是要有凹凸块,还要有特定的颜色或表面设计,能让盲人或者弱视者辨认出来盲道在哪里,哪里有转弯,哪里有楼梯或者危险。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至少有1731万盲人。对于这个庞大群体的安全出行而言,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盲道不仅是一条特殊的道路,它更表达着一个城市对盲人群体的人文关怀,体现着城市的文明程度。盲道上的不文明行为和建设缺陷不仅让盲人没了“眼睛”,更让城市文明有了“盲点”。希望车主在停车时不要再占压盲道、商家在赚钱时不要再占用盲道,也希望相关部门对占压和占用盲道的行为加大管控力度、对盲道建设缺陷尽快予以弥补,为盲人朋友创造一个真正无障碍的道路环境。
2019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 - 中国最大的福祉及康复博览会
举办时间:2019.10.10-12
展会地点:中国 · 北京 · 国家会议中心
点击:2018福祉展展后回顾 查看更多,2019福祉展信息请咨询:
电话:+86 (0)20 8989 9650 罗小姐
邮箱:luohaoting@poly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