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2025.04.03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作为医疗界的治愈难题,孤独症曾被贴上终身无法治愈的标签。但随着脑机接口、AI、VR技术等的不断突破,孤独症似乎也不再是难以企及的高墙,经过及时适当地科学干预后,孤独症儿童的症状也能得到显著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与他人沟通交流。
那么,当下有哪些前沿产品和技术能有效治疗孤独症?跟着福祉君一起来看看吧!
智能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kaspar
机器人kaspar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社交,不仅可以说话、唱歌,梳头发,还可以模仿吃饭的动作,它的面部设计也很简单,这样更方便孩子们理解Kaspar的面部表情,同时kaspar也会对碰触做出反应。
图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机器人QTrobot
LuxAI设计的机器人QTrobot有一张富有表情的脸,可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面部表情和情绪,同时其拥有人形构造,使QTrobot不仅可以教授孤独症儿童面部表情和情绪,还可以为自闭症儿童教授肢体语言。
图片来源:LuxAI官网
Google Glass
该款眼镜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解读面部表情,让他们知道人们什么时候开心、悲伤、愤怒等等,镜片屏幕的角落处也会有简单的文字信息提示,为佩戴者解释对方的表情代表了怎样的情绪,从而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理解情绪。
图源:网络
国内首个关照孤独症儿童的AI绘本
通义 App上线的一款特殊 AI 工具“追星星的 AI”,基于阿里自研的 Modelscope-Agent 框架,调用了通义大模型的多项服务,可实现从一句话故事梗概到完整有声绘本的生成,该款AI绘本免费为孤独症儿童家庭提供定制AI 绘本服务。其生成的绘本具备画面简洁、人物突出、画风平实直接等特征,可为每个孩子定制属于自己的绘本,可生成常识认知、社交礼仪、心智解读、趣味故事4种类型,同时该款AI绘本设置了3个不同的认知水平层级。
图源:IT之家
此外,阿里推出的“星星加油站”则专注于为孤独症家庭开展赋能减压活动,儿童融合行动、一对一陪伴等方式为孤独症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BrainCo强脑科技脑机接口训练系统
此外,BrainCo强脑科技还推出了专注欣脑机接口注意力训练系统,该系统基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神经反馈训练的儿童注意力提升方案,由便携式脑电设备、训练软件“专注欣”App、后台管理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可帮助儿童改善和提升注意力、反应力、自控力和记忆力。
图源:强脑科技微信公众号
千丘智能VR技术沉浸式训练系统
该产品应用了诸如姿态捕捉、虚拟交互等AI、VR前沿科技,搭建云端平台,在有限空间范围内复现地铁、超市等生活场景,多维度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为患者对接真实外界环境提供了安全可控的解决方案,拓宽了教学内容。
图源:千丘智能官网
音乐疗法——Synchrony(共时)
该产品造型像一面鼓,能让自闭儿童通过音乐与他人进行交流。该产品由硅胶制成,质地光滑,它能够帮助家长和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发展亲密关系,通过即兴的音乐演奏增进彼此的了解。无论使用者拍动的节奏如何,Synchrony都能发出悦耳和谐的声音。
图源:猎云网
成都前沿类脑孤独症辅助诊断系统
成都前沿类脑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研发了基于脑电生物标记物技术的孤独症辅助诊断系统,以更好提高诊断便捷性与准确性,该评估系统由团队专家之一,电子科技大学生命学院脑机接口专家徐鹏教授的相关科研技术成果转换而来,结合深度学习、迁移学习、流形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手段,以大脑网络和其他源信号网络间异常作用信息为核心,建立了这套ASD(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诊断识别系统。目前该项仪器也为超过800名孤独症儿童提供了有效的康复治疗,治疗响应率超过80%,同时还吸引了来自瑞典的孤独症患儿到成都治疗。
同时,由电子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段旭君团队所研发的“基于个性化脑影像分析的孤独症精准神经调控技术”,该技术通过构建孤独症患儿个体脑影像模型,精准地将经颅磁刺激脉冲作用于孤独症社交障碍环路个体靶点上。
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此外,随着AI、VR等技术的不断纵深发展,一些新技术也为孤独症治疗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比如研究者发现锂可以恢复因Dyrk1a基因突变导致的大脑功能紊乱,并显著缓解孤独症的相关行为症状。与此同时,VR 技术、肠道菌群移植技术等前沿手段崭露头角,为孤独症治疗开辟了全新且极具潜力的方向。
锂:孤独症治疗的新突破口
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IBS)突触脑功能障碍中心进行的研究,揭示了锂在改善 ASD 动物模型症状方面的惊人效果。研究团队发现,锂可以恢复因 Dyrk1a 基因突变导致的大脑功能紊乱,并显著缓解相关的行为症状。
他们发现,锂的治疗效果部分是通过其对 Kalirin-7 的作用来实现的。Kalirin-7 是一种对突触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的分子,锂通过调节 Kalirin-7 的功能,帮助恢复大脑信号网络的平衡,从而有效改善 ASD 的核心症状。
华为+北大前沿AI脑科学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携手华为云EI创新孵化Lab脑科学团队,在脑疾病临床和脑科学研究方面的社会性示范应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合作尝试。联合研发团队正通过前沿AI脑科学研究手段,启动一系列基于孤独症患儿脑影像多模态数据进行生物标记物异常识别的早筛和亚型诊断算法研发和基于AI视觉的孤独症儿童突出能力识别算法研发,并将通过把研发成果集成上线到华为云AI脑科学平台面向全国各基层单位进行推广应用,从而完成“AI脑疾病算法研发->临床成果转化应用->临床研究数据汇聚->进一步提升AI算法准确性和适用性”的平台运行生态闭环。
图源:华为云
肠道菌群移植手术(国际前沿的菌群靶向治疗)
菌群移植,就是将健康的肠道菌群“移植”到肠道菌群紊乱的患者体内。最初,这项技术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目前菌群移植还可以扩展到治疗孤独症、情绪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症等精神疾病领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刘苓教授团队联合心理卫生中心徐佳军副教授团队则为一例孤独症儿童开展了内镜下菌群移植术,治疗后,患儿在肠道症状、语言表达、社交互动以及情绪调控等方面均有所改善。
此外,北京肛肠学会微生态专家工作组组织的专家团队也构建了“脑 - 肠 - 经络” 多系统协同治疗模式,将菌群移植与传统医学精髓相结合,形成“菌 - 针 - 药 - 心 - 脑” 五位一体新疗法。其核心是智能微肠镜系统,直径仅 5 毫米的柔性镜体可实现精准可视化移植,儿童在清醒状态下15分钟即可完成单次移植,治疗依从性较传统方式提升 80% 以上。临床数据显示,经过 3 - 5 次移植干预的孤独症患儿,其核心症状改善率达 65%。
图源:成都商报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DBS手术常用于帕金森等功能性脑疾病患者,通过植入大脑中的脑起搏器,发射电脉冲来刺激脑内的特定核团,从而达到改善或者控制患者症状的目的。该手术具有微创、不损伤脑细胞、可逆、可调节的特点,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之一。
福州市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患孤独症继发强迫症的13岁少年开展了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术后,少年性格变得温和,能与人简单交流,作为国内首例孤独症DBS术,该手术案例为孤独症手术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向。
图片来源:福州市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
资料来源:猎云网、封面新闻、成都商报、北大医疗脑健康网站、IT之家、大洋网-广州日报、36氪、阿里巴巴官网、华为云官网、千丘智能官网、干细胞学者微信公众号、参考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