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2-14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Language: CN EN JP

进入老博会
关闭
<返回
与50,000专业买家共赴中国最大的福祉康复盛会

行业新闻

展位申请 观众预登记

科技助残 | 黑科技接连登场,残障人士生活将被改写?

行业新闻 2025.03.28

 

用于盲人信息化阅读领域的语音合成(TTS)技术、为孤独症孩子诊疗带来新希望的脑机辅助诊断系统、提升残疾人出行安全性和生活便利性而设计的“安心扣”……各类科技技术井喷,推出一系列助残创新产品,为提升残疾人、失能失智老人生活品质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5年初,中国残联等9部门联合发布的文件提出要强化助残科技研发、展示推广及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与残疾人事业深度融合。在2025年全国两会,“科技助残”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相关提案覆盖技术研发、场景应用、社会协同三大维度。

 

随着科技在残疾人医疗、康复、照护、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科技助残不仅显著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还通过释放其消费潜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社会包容性增长等路径,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

 

(观众在2024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体验“智能导盲帽”)

 

优质科技助残成果加速涌现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关心、重视和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协同推动下,科技助残取得显著成效。而这些成果的加速涌现,无不是厚积薄发的沉淀,也是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科技助残政策的具体体现。

 

2024年,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助残作出了专门部署,将加强助残科技研发应用第一次写进了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科技强国建设的最新决策部署,这充分体现了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和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

 

随后,我国优质助残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飞速发展的科技已悄然改变着残疾人的生活,将这些原本冰冷的工具,打造成了能够温暖人心、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有力支撑。

 

宁波市“线上病房”项目,通过网络视讯技术,为残疾人提供查房、诊疗、咨询、康复训练指导在内的“可视化、交互式”远程康复服务,并结合康复前、中、后三次上门评估指导,整合智能康复训练设备应用、辅具适配、心理咨询、政策协同等服务,确保康复效果最大化,帮助残疾人以更加可及且经济的途径得到专业化、个性化的康复服务,有效满足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需求。

 

“线上病房”居家康复,让残疾人享受与线下住院患者同质化康复质量管理。

 

远程验配助听器搭载了最新的无线功能,可以为行动不便的听障人士提供助听器调节和远程调试的相关功能。支持足不出户,自主验配,手机APP上就能实现测听和验配功能,如果用户使用后出现任何不适,可以随时申请专家远程调试。此举省去了线下专业助听器门店验配成本,使得助听器价格仅需同档位专业助听器价格的五分之一,真正做到了助听器在家配,省时省心又省钱。

 

据记者了解,远程验配助听器借助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远程听力测试和助听器调试的技术。

 

华为AI声音修复及助听器

 

智力障碍人士走失怎么办?通过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PS定位功能相结合、实现高精度定位走失人位置功能的“安心扣”是针对智力障碍人群而开发的走散人员定位器,可解决智力障碍人士出门走散问题,最大程度帮助到每一位残疾人以及他们的家人。

 

在便捷性上,“安心扣”添加独家发明的一键“紧急寻找”功能,佩戴者只要一键触发,其家人便可在手机上迅速地看到佩戴者的实时位置及活动状态,并按照线路找到佩戴者,有效解决监管人的担忧。

 

天津理工大学无障碍智能科技研发团队研发的复杂场景下中国手语识别翻译系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根据手语的语言学要素和语法语义要求,可实时识别和翻译听力残疾人在开放场景下的连续自然手语,特定场景的翻译准确率可达到97%,将听力残疾人手语表达的信息以文字或语音的形式传递给健听人,打破残健沟通和融合的“玻璃墙”,在提高残健融合沟通效率、推动国家无障碍建设发展等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

 

AI手语相关系统

 

这一个个科技助残成果的落地,无不彰显着,科技助残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产品能力,一种让残疾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重要途径,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为这个群体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推动着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的发展。

 

释放残疾人消费潜力

 

 

科技助残通过提升残疾人收入、降低消费门槛、创造新兴市场、优化消费环境等多重路径,显著拉动消费增长。未来需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并深化产业链协作,以实现更广泛的社会经济价值。

 

统计显示,2023年我国残疾人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1.4万元,考虑到全国8500万残疾人口总数,残疾人消费需求总量每年预计可达1.2万亿市场规模,残疾人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消费群体。2024年,以“科技赋能,共享福祉”为主题的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369家企业和机构万余件各类科技创新产品参展,累计4万多人次观展,意向成交额达6000万元,集中展示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和残疾人服务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与消费场景。

 

(2024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将设立七大展区,涵盖助行移动辅具、假肢及矫形器、听觉言语康复/低视力、康复及儿童康复、老年辅具及康复护理、无障碍设施及国际展区。届时,全球400多家知名企业将携最新科技成果亮相,包括脑机接口、智能机器人、智能假肢、AR眼镜、AI翻译、脑控轮椅等,为行业带来突破性创新。

 

围绕科技助残主题,联动协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多方组织举办康复辅具领域的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以及合作签约活动。同时打造“创研汇”科技助残主题展,展示国内顶级科研院校及高科技企业的先进技术、高端工艺、创新设计等科研成果,推动成果转化及应用。

 

(2024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部分“助残”科技产品)

 

在科技助残政策的推动下,在残疾人基本民生和公共服务得到稳定保障的前提下,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残疾人已不仅仅是民生改善的受益者,同样也是建设者、贡献者和参与消费的共享者,甚至,助残可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

 

不过,有收入才能消费、才敢消费,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有913万持证残疾人以各种形式实现就业,但多从事低技能、低收入、不够稳定的工作,同时仍有700多万就业年龄段、有就业意愿的持证残疾人未就业。残疾人无法公平共享促进消费措施,仍可能扩大贫富差距。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程凯建议,抓紧研究促进残疾人服务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措施,打造涵盖残疾人吃、穿、住、行的服务产业自主品牌,释放残疾人消费潜力。

 

据记者了解,2025年,中国残联将配合有关部门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为重点,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各项权益。具体讲,今年要开展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活动,既要讲好自强与助残感人故事,也要检阅扶残助残新时代文明创建和残疾人权益保护成就;中国残联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指导地方进一步完善细化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完善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帮扶措施;要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办好特殊教育”“做好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要求,配合教育部完善残疾人教育保障机制,配合民政部制定出台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指导意见;提高康复服务质效,保障残疾儿童都能获得康复救助,持续开展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制定实施新一轮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结合技术、产业升级和国家大规模技能提升行动,加力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力,不断扩大残疾人就业;中国残联将举办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办好粤港澳联合举办的残特奥会,进一步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体育生活;要持续加强助残科技研发应用,发展助残新技术、新业态。

 

而这一切,都将有利于提高残疾人使用高科技产品的消费能力,在进一步激活残疾人消费潜力的同时,带动残疾人服务产业升级、服务质量的提升,让残疾人过上生命更有尊严、未来更有希望的幸福生活!

 

来源:华夏时报

 

 

观众预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