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新闻 2020.05.07
假肢是肢体残疾人最重要的辅助装置之一,可以帮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继上周跟大家介绍假肢装配的几大要点,本周我们来进一步了解假肢是如何制作的,以及肢体残疾人怎样才能获得资助、安装假肢。
个性化适配
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假肢矫形部主任刘劲松介绍,每一个肢体残疾人的肢残状况都不一样,并没有通用的标准型号假肢可以使用,需要个性化适配。
一般来说,假肢适配需要经过以下一些步骤:
首先,要进行残肢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残肢长度、残肢关节活动度、残肢是否有挛缩、残肢肌力、残肢膝关节稳定性、残肢软组织情况、残肢伤口愈合情况、残肢疤痕情况、疤痕是否有粘连、残肢末端软组、残肢末端承重性、残肢皮肤敏感性、残肢表面温度等。
其次,制作假肢。
具体步骤如下:通过石膏绷带取阴型——根据阴型制作阳型——根据阳型制作内衬套——用树脂、板材等材料制作接受腔——接受腔、关节、脚板等对线组装——试样——成品。
“因为每个残疾人的情况不同,这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细节调整。”刘劲松强调。
再次,康复训练。
装上假肢的残疾人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康复训练熟悉假肢的使用。“穿过假肢的大概要两个星期,没穿过的要一个月以上。”刘劲松表示。
社会力量参与
我国肢体残疾人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保守估计超过2400万人。在国内目前的扶贫攻坚战中,残疾人确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帮扶的重点,但涉及康复领域的救助项目相对较少。如果说医疗救治、基本生活保障给予了这些残疾人生存信心的话,那么康复救助则提升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因此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起了假肢矫形适配救助项目,由在中国康复治疗领域的权威医疗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执行,致力打通肢体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的“最后一步”。
该项目以全国各省市康复中心、社区为网络,通过各地残联筛选贫困肢体残疾人,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假肢矫形部设立专家组,依据项目实施条件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筛查后,提供科学、专业的假肢矫形适配服务,并通过后期专业康复训练,让其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基本劳动能力。
2019年,项目专家组分别深入西藏、宁夏、青海等西部贫困地区,开展救助筛查工作,目标是在以上地区救助48名患者。但面对2400多万肢体残疾人的庞大人口基数,一个项目的救助显然远远不够。
假肢矫形适配救助项目负责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宣传活动部副部长常达称,该项目的实施,救助截肢者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利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假肢矫形技术以及截肢者综合康复资源优势,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假肢矫形适配救助项目为抓手,以地方康复中心假肢矫形中心为平台,带动我国中西部地区假肢矫形适配工作水平的提升,并培训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从而促使基层残疾人能够得到更高水平的假肢适配服务,让更多的肢体残疾人拥有更完整的人生。
人才培养是大问题
假肢矫形适配救助在残疾人救助、脱贫攻坚等领域的作用无疑是十分重大的,但目前要大规模推广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经费问题待解。
与先心病、白血病等大病相比,假肢适配的紧迫性并没有那么强,在互联网公开募捐时比较难募集资金的,推出此类项目的慈善组织很少。仅靠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一家能解决的问题有限。
“我们希望把这一项目打造成一个品牌,通过募捐建立一个救助的资金池。”常达表示。
第二,专业人才、设备不足。
如前所述,假肢适配需要一个一个去处理,“相当于成衣与定制的区别。”刘劲松表示,因此,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我国的假肢矫形师十分稀少,培养的机构也很少。
据刘劲松介绍,德国八千万人口就有2000多家假肢矫形机构,而我国甚至部分省一级都没有专门的假肢矫形室。
“我们到地方执行项目的时候材料都是自带的,会借用地方的设备,但不少地方的技术可及性不够,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就地开发。尽管如此,要求是一样的,我们强调工作人员要有工匠精神。”刘劲松强调。
整理自:公益时报、中新网
CR Expo 2019汇聚全球知名假肢企业
2019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CR Expo 2019)将于2019年10月10-1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在本届假肢、矫形器展区,奥托博克、奥索、德林、恩德莱、瑞哈、瑞步康、Brain Co.、北京假肢、精博现代、环球精博、科生、丹阳假肢厂、福建省国资康复、中站康豪、富特凯尔、康美特、高崎维康、阿尔卑斯、格橹特、奥莱等超过20家假肢、矫形器生产装配企业将同台亮相,带来各类先进的假肢、矫形器产品并现场提供装配指导,打造国内专业的康复辅助器具一站式选购和适配平台。
马上预登记 领取专属参观福利
目前博览会观众预登记已全面启动,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或观众热线等方式都可进行参观登记,更有多重福利等你领取,快来体验!